“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姜桂桂:《能源英语1》
《能源英语1》依托我校能源研究的优势,把先进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源科技知识渗透入英语专业教学中,其内容涉及各类传统能源的科技知识及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结合我校实际力求实践ESP能源英语课程教学,在学生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能源类科技知识域,探索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能源英语1》旨在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当今的能源发展问题,通过相关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能源的认识,并将能源问题纳入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的范畴,深入探讨能源安全策略和未来世界能源走向,逐步形成对能源科技领域的批判性见解。同时,希望通过对能源英语的系统学习,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信心,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使能源英语成为突出矿业大学特色的一个英语专业方向,凸显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一、《能源英语1》课程思政建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解读《能源英语1》课程思政
1. 明确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的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教育。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切“正能量”的内容,都可以是思政教育的内容。
2、明确课程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
要开展好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必须明确课程中所能够延伸的思政元素,即思政元素可以像电视剧、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一样,在知识点中进行“植入”的设计,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寻找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从而将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与专业知识传授进行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育人作用的发挥,并不像思政课程一样,那么直接,而是更加隐含,其所要达到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
1、《能源英语1》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我国和世界传统能源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的开发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未来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传统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状况;为今后从事能源领域的工作储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开阔学生的能源国际视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能源人才。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能源英语1》通过课堂语言向学生描述、讲解、阐释与传统能源相关的概念、原则、规范和要求等。同时,也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思政教育的内容,深度挖掘专业知识的价值倾向和家国情怀,悉心指导学生解读相关文件和指示,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我们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扎实的能源英语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2)讨论法:
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何在能源英语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如何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明辨是非,追求知识和真理。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指引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进而筑牢为人民做学问的基础。
3)任务驱动法:
《能源英语1》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提交能源文献阅读报告。在该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参与到能源文章的筛选、能源文献阅读和能源文献读书报告撰写的各个环节。
选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具有时代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献阅读要扎实,要科学,要系统,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工匠精神;读书报告撰写要实事求是,在学习实践中强调基于省思基础上的笃信和理论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4)陶冶法:
《能源英语1》的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陶冶教育法,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因素,通过阐述我国伟大科学家的工匠精神,讲述他们对知识和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对学生以境陶情,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激发其为国家、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进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在教育方案实施过程中,借助教学中的多种沟通手段,在课程教学全部环节与过程中贯穿教学评价,分析教育中有关教与学的不同问题与状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教育目标的评价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属于“进行中评价”,旨在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要求基础上,集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改善传统教学期末终结性评价方式,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使其更加科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
《能英英语1》秉承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客观有效地检测教于学的双向效果。
四、实施效果
通过本期的《能源英语1》的课程思政建设,力求达到教学内容上,实现能源英语专业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效果上,实现教书与育人同步;教学方式上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思政元素互动;教学收获上,期待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能源英语知识域和思政价值认识域的共同成长。
五、《能源英语1》的课程思政建设未来归化
大胆尝试、细致设计,潜心挖掘《能源英语1》课程的思政元素,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展开。既要体现出本学科所需的知识导向、能力培养要求,又要重视价值引领在学科中的落实。
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往往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但思想价值引领的要求并不具体、不明确,即使有也是被所谓“高素质”、“健全人格”等抽象的词语来代替,没有细化为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教师不仅要确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还要落实到教学大纲、教材、教法、课外拓展等各方面。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探索论证,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进我校英语专业能源英语“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与发展。